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

网站首页     学在师大     学科竞赛     正文

关于举办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校级选拔活动的通知(非竞赛目录赛事)

发布日期:2025-09-01  浏览次数:  编辑:郭志春  预审:李汪根  终审:李汪根 

为丰富我校文科实践育人渠道,深化文科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加强文科实战型人才培养,提高文科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学校现结合“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举办相应校级选拔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大赛主题

融创赋能 实践致新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研究生院

承办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大赛内容

大赛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方向设置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四个组别。参赛团队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结合专业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志愿服务、国际交流等实践创新活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附件1

、参赛要求

1.参赛团队要坚持问题导向,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在扎根社会基层、直面真实场景的过程中,以专业视角剖析社会问题、解决现实难题,推动学科专业知识在真实问题中的运用,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的感情。

2.本次大赛面向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大赛参赛形式为团队赛,每支参赛团队由3-15名学生和1-3名指导教师组成,其中团队负责人1名(须为文科专业本科生),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段组队。研究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每人限负责一个团队,但可同时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他团队报名。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2支参赛团队。

3.参赛团队只能选择1个符合要求的组别报名参赛,报名时以参赛团队负责人学籍所在学校作为参赛单位。已获首届大赛决赛金奖、银奖的项目,如内容基本相同并无特别创新进展,不得重复参赛。已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及以上的项目,不得参赛。

4.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在创意、想法、思路等方面具有原创性,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各高校要对参赛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五、参赛形式

参赛项目均须提交《参赛项目报告》(附件2)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视项目情况可酌情提交有关支撑材料。其中《参赛项目报告》将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参赛项目汇报材料》须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并真实反映团队亲身实践过程,采用PPT、PDF等可用于汇报展示的形式。有关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报道等反映项目实践过程及成果的材料。

六、大赛赛制

校级选拔学校根据报名情况和作品质量选择一定的方式进行组织。决赛由山东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织。

、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9月12日前学生登录赛事网站(https://xwkds.fltrp.com/)并按赛事作品要求进行注册报名。

2.校内选拔10月10前学校按照赛事评审要求对报名项目进行开展评审选拔,并完成晋级推荐。

3.决赛评审11月)决赛由山东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织。决赛分为网评赛和现场赛,现场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

、评审规则

大赛评审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大赛评审坚持实践导向,以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考察学生能否结合专业学习真正深入一线开展实践(包括实践时长、形式、规模、频次等方面),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提高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附件3)

、奖项设置

校级选拔设置金、银、铜奖,获奖比例视比赛实际情况而定。推荐晋级决赛项目最多不超过8个。

十、工作要求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将此项赛事作为新文科育才的重要渠道,鼓励各学科专业围绕理论与实践问题设置引导题目,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组队进行实践创新。


联系信息:

教育科学学院     付银行05533869995

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05535910160


附件:

1.参赛项目组别

2.参赛项目报告

3.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2025年9月1日


Copyright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yayuanzi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