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

网站首页     学习园地     正文

【一流本科建设专题】一流大学必须以一流的教学作为基础

发布日期:2019-02-25  浏览次数:  编辑:崔光磊(2019-02-25)     

 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制度、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是一流大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托。

       1.教学作为一流大学目标、功能的定位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教学是一所大学的核心任务和主要工作,那么就不难推知,一所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必然是一所具有一流教学能力,并且持续从事一流教学活动的大学。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没有这样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它就无法在教学方面为世界各地的大学提供指针和榜样,也就不能够真正成为一流大学。

      例如,作为英语世界最古老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在国际高等教育的排行榜上一直处于前列。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虽然这所学校历史上并不缺乏优秀的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而如今其突出成就并不止于这些方面。牛津大学能够名列国际高等教育前茅,屹立于世界大学之林而长青,主要因素是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牛津大学保持崇高声望的奥秘就是其卓越的本科教学。牛津大学实行的是学院和教学单位并行的体制,并行二元体制要求除正常的授课内容外,各学院教师还为学生提供导师制的教导和课程。导师制类似于学徒制或者私塾,导师及其助手会在课程教学之外布置更多的阅读内容,布置更多的学习报告或者论文。严格意义上的导师制在全世界只有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能够正常运转,虽然这两所学校为导师制付出了大笔经济支出,但是这种支出是值得的,保证了这两所大学本科生过硬的素质。

      大学之所以有别于专门的技工学校,就在于除了传授知识与技术之外,其对于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职业操守、良好的人生品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大学要用良师的指引,同辈的熏陶,榜样的带动,让学生能够因其专业的素养而安身立命,又能以其人生观念和对社会理解而宠辱不惊。这种诗意的安居的能力,是大学育人的要义之一,也是大学发展在汲取过去百年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之后经过认真的反思和总结而确立的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校友对于母校的回馈。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则一个学校在校友工作中也不会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如果校友的水平不很高,在社会中能够做出的贡献和所获得的认可程度不高,那么他们对于母校的回馈能力不会很强。其次,如果学生不认为在学校中获得了真正有益的知识和能力,则他们对于母校进行回馈的意愿也会大幅度降低。所以从客观能力和主观观念这两个方面,教学都对校友工作产生了根本影响。

      2.教学对于一流大学评价指标的意义

      之所以说教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一流大学建设,还存在于这样一个事实之中:当代世界具有主导地位的一流大学认定和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也就是基于专家的评价。例如著名的QS 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所注重的指标有如下六项:第一项是学术声誉,占40% 的比例;第二项是教师声誉,占10% 的比例;第三项是师生比,占20% 的比例;第四项是平均每一教师的著述被引用状况,占20% 的比例;此外还有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师的比例,各占5% 的比例。从这里不难看出,作为主观评价尺度的声誉一项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很多评价体系所采取的方式都类似。基于这一事实则很容易推知:如果一流的专家都是某些大学中培养出来的,都是某些大学的校友,则他们一定会通过在业界的影响,为本学校建立声誉、拓展影响。不仅他们本人对母校所给予的评价很高的,而且其他专家鉴于他们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也会对于他们的母校或者所工作的学校予以高度的认可和评价。优秀毕业生的存在,直接促进了该校的评价结果处于优势地位。

      3.评估体系中的中国特色

      对于国外大学评价充分认识之后,尚需铭记,中国的大学必须立足于中国、着眼于中国, 并且服务于中国。中国的大学必须有中国的特色和中国的关切。国外的思想、理念和经验仅仅是我们学习和参照的对象,中国大学必须有中国关怀,有中国问题意识,为服务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必然要求在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时候,充分而细致地考虑中国自身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出于此等前提,我们也要反思用国外学术刊物的标准来比照中国学术研究的合理性。因为国外的很多学术刊物有自己面向的问题,有自己试图寻求的答案,这些问题在很多时候是中国问题,他们所给出的答案也很有可能并不是中国所希求的答案。反过来说,中国学界面对中国问题所给出的答案也并不一定希求大白于外国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尤其如此。做一个比喻,有些时候在中国杂志上发表的针对中国问题的研讨,就像中国的谋士在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而在外国的杂志上用外文发表的文章,就很有可能是外国的谋士为外国的发展出谋划策。此时,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中国的论文很可能是为国外的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构成外国考虑如何针对中国发展采取对策的基础。这样,针对中国的学术研究,我们可能更希望看到的是对中国现在面临问题的深度分析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研讨;而从国外的角度,他们更希望简略介绍中国的情况。按照这样的理论来分析,针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的中国国内学术论文,其要求可能是更高的, 但是这样的文章在国外却很可能缺少受众,因为他们并不需要面对这些问题。所以国外有国外的标准,中国应当有自己的标准。中国的一流大学应妥善定位自己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目标,所以必须形成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学术影响力。

 这就要求我们避免采用对标西方教学内容与研究方法的标尺去观察中国大学的发展,应基于中国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需求,确立自己独特的衡量手段。我那就是回到大学的最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这些大学在多大程度上培养出了中国所需要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为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承以及世界文化的中国传承做出了贡献,在多大程度上面向中国问题,并努力解决中国问题,包括中国所面临的世界性问题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8年第2期文章“一流大学的教学之基”)

Copyright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yayuanzi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