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

网站首页     学习园地     正文

这所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上走在前列的高校,具体都做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0-04-15  浏览次数:  编辑:汪文文     

本文原标题:《在认证中反思专业》。



总体来看,其实这对每个参加认证的师范类专业来说都是有挑战的。认证标准没下来之前所有的专业都按照各自的思维进行建设,对‘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这些核心理念的理解没有完全到位。”杭州师范大学白彦教授是说。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于2018年年末正式启动。杭州师范大学正是参与认证的先行者之一,该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是浙江省省级认证打样专业,也是首个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专业。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师范生培养有何影响?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难点何在?学校准备工作涉及哪些方面?对此,学校前教务处副处长,现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白彦教授与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进行了深度探讨。



麦:2018年2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为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保障。《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启动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您看来,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意义何在?


白彦:国务院曾于2001年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在此之后,高校的师范专业一直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在十几年的调整过程中,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培养发生了改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有些变化趋势也值得反思,一些部属重点师范大学逐渐向综合性大学转变,导致本科师范生的培养比重和规模难以扩大。


此外,经过十余年的专业建设,较早一批设立教育学院的大学逐渐走向以教育科学研究和硕博培养为主的研究性发展道路。这些变化直接影响高校师范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为我国基础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储备。阅读2017年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即能管中窥豹,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所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入围。所以说,最近十几年的师范教育结构调整在师范生培养上并非尽善尽美。


在我看来,国家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意义,首先是通过分级认证体现了对师范教育培养目标进行分类的指导思想。同时,在参与师范类专业认证过程中,学校也体会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以优化服务的工作理念。


其次,参与认证能激发各个高校和教师在教学育人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体来看,不论是水平较高的,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部属师范大学,抑或是地方师范院校等,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于推动师范教育改革、优化师资结构、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强化教育实践,最终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体系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这将促进师范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基础教育会起到积极作用。



麦:专业认证对学校的教学会有哪些直接的影响呢?

白彦:师范类专业认证确立了三级认证体系,突出了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核心要素,这些核心要素最直接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责任更重了。责任加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包括积极参与认证,因为教师需要清楚国家关于师范生培养的基本导向,了解师范专业认证的指标和体系,加强师范生培养的质量意识,从而促使教师反思以往师范生教学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完成师范生的培养任务。


此外,学校需要思考如何围绕认证标准投入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条件等,这对于学校教学改革会有系统性的影响。



麦:杭州师范大学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上走在了全国前列。贵校是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参与认证的?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白彦:2017年10月,《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实施认证办法(暂行)》出台之后,我校就开始学习政策,关注认证工作的进展。浙江省教育厅师范处(现教师工作处)组织了包括杭州师范大学在内的十所高校共同讨论制定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省级标准。学校在参与过程中也进一步了解了认证标准。


考虑到我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并且获批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学校决定把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浙江省的打样专业参与认证。


同时,学校组织所有师范专业教师对整个认证标准进行学习研讨,消化指标,开展自评,找出与指标相比存在的差距,并及时进行整改,比如引进教师补充师资力量,建设教学实训中心改善教学条件等。整改完成后,我们的工作重心就落在小学教育专业上。我们到学院去动员,组织并开展具体的认证工作,包括指标分析、自评报告撰写等,边摸索边学习,2018年11月,专家最终进校完成了实地检查。



麦: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与学校已有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有较大的不同吗?


白彦:有的,教育部是2017年给出认证标准的,正好也是我们学校四年一度修改培养方案的时候。在对照认证标准重新梳理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对于“成果导向”这一理念认识不到位,在培养方案中的表现就是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不够明确。


比如之前的培养目标非常空泛,毕业要求也模糊不清,没有说清楚学生毕业时应当满足什么要求,毕业五年后预期达到什么目标。这也直接导致课程目标、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之间没有清晰的内在逻辑和相互的支持关系。


所以,我们把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等对照认证标准做了一遍,例如专业定位写明了专业要培养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人才,并且细化了毕业要求,落实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应哪项毕业要求,在支撑作用上是高度支撑、中度支撑还是低度支撑等。


相比先前的培养方案,新方案可行性更强,而且所有教师都深入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会思考自己为什么开这门课,这门课能培养师范生的哪些知识、能力和素养。教师开始积极思索课程与最终人才培养的联系与支撑,这是相比过往很大的变化。



麦:学校在调动教师参与认证的积极性上有哪些措施?

白彦其实,通过认证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是比较认同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重新梳理师范生的培养过程,比如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再具体到每门课程的目标达成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这些付出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大家也没有怨言。


因此,我们在提升教师的参与度上主要靠宣传,学校和教师看待专业认证的角度是一致的,教师认同了,自然工作主动性就强了。


当然,认证涉及的例如报告撰写等事务性工作以及相关组织工作确实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此外,学校考虑到参与认证能帮助学院围绕认证标准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排查和整改,推动了专业建设。


从这两方面出发,学校划拨了针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专项经费,对教师的参与给予支持与认可。例如,通过国家认证的专业,学校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奖励,专业再根据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相应的分配。



麦:您之前提到了学校引进新教师以弥补师资不足的问题,那对于学校现有的教师,学校如何提升其教学能力呢?


白彦: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教师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学校本身是师范类大学,硬件条件相对完善,许多师范生的教学场所可以供教师培训使用。


具体来说,新教师有一年的脱产学习期,同时学校实行带教制度,着重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开展定期轮训,围绕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改革理念等进行,重点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此外,对研究学科教学论的教师,学校着重开展教育实践方面的培训,出台了支持教师产学研的计划,从经费和认定工作量两方面支持教师到中小学或企业进行半年以上的挂职锻炼。同时,学校也认可教师在挂职期间与所在中小学或企业合作的科研计划。毕竟没有中小学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有些课程,比如班主任工作之类,教师是很难给学生讲透彻的。



麦: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针对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制定了具体标准,强调高校要建立“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的质量保障体系,贵校的保障体系如何支持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和培养目标达成?


白彦: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宏观层面的指导性工作由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的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负责。学校层面的具体工作则由几个职能部门协同完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常规质量监控,包括督导管理、教师教学考核、课程评价等,教务处主要负责教学的过程管理。另外,人事处、资产处等相关部门也属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学院层面上,由督导和教务科等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和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日常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等。


此外,教务处负责开展校内专业评估工作,除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业绩进行考核评估之外,我们要求每个专业每年要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每个专业需要将调查报告和相关数据反馈给教务处,教务处再将其对应到专业评估指标之中。我们制定的评估指标是针对专业细化的,比如评估指标第一条就是专业定位,根据专业提供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评价情况,我们再组织校外专家给专业定位评分,诸如此类。


这一系列措施从监控、管理、反馈和整改四个方面保障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从而支持培养目标等的达成。



麦:贵校与社会第三方机构也进行毕业生调查等相关合作,学校这一选择的初衷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白彦:学校需要广泛获取社会对专业的反馈信息。因此,学校希望能有第三方机构参与其中,从客观的角度评判毕业生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从培养方案的设计、培养目标的制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各方面了解社会和毕业生的看法。


这样,学校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数据能更加全面、客观。另外,第三方的评价结果或许更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因为教师会觉得教学已经尽心尽力了,自己很难发现有哪些不足之处。第三方给出的较为客观的评价会促使教师思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考虑教学过程中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应当如何去调整和优化。我认为这对于促进专业发展是很有作用的。



麦:回顾小学教育参加专业认证的全过程,您觉得哪些困难尤为突出,值得其他师范类专业参与认证时参考?


白彦:总体来看,其实这对每个参加认证的师范类专业来说都是有挑战的。认证标准没下来之前,所有的专业都按照各自的思维进行建设,对“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这些核心理念的理解没有完全到位。


还是那句话,通过认证不是最终目的,专业应当借助认证来反思专业的方方面面,在反思专业现状、梳理认证标准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质量比较过硬,也比较有名气,但是对比认证标准,我们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和不足。在此过程中,不论是硬件条件不够还是内涵建设不到位,学校都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当然时间太短对整改也是一个挑战。其中,较为困难的工作是自评报告的撰写,撰写自评报告就回到源头上来了,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这些核心环节的梳理。


目前来看,全国任何一个师范专业参与认证的时候都采用已有的培养方案和做法来对照认证标准,都会有衔接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师范类专业要解决的,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转自“麦可思研究”官微)

Copyright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yayuanzi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