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

网站首页     学习园地     正文

同向同行 | 课程思政,清华老师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0-04-27  浏览次数:  编辑:汪文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期我们摘编了清华部分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心得感悟,以启发围绕课程思政的更多探索与思考。

徐湛

要引导学生担当起科学报国的使命


在物理系教授徐湛看来, 对于学生的培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科学观价值观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我的课程还要教给学生们对科学的热爱,以及报国的热情。”徐湛坚定地说。

作为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老清华人,徐湛对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天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格外珍惜。在恢复高校招生前,他曾经有十余年的岁月无法钻研他热爱的物理学。

“我的经历使我体会到,改革开放对于我们的民族多么宝贵,对从事科学的人而言多么鼓舞人心。正因为如此,我对学生、对课堂总是充满热情和激情。 我要告诉清华的学子们,不要蹉跎岁月。今天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科学技术领域需要攻关,你们任重道远。


陈巍

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专业课头等位置

“想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就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专业课的头等位置,贯穿课程始终。”为了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电子系教授陈巍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很多别出心裁的设计。

“在‘通信原理’这门课程中,我会给学生讲,我们的通信技术在神舟飞天和嫦娥探月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激发起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带着一种深切的使命感来学习这门课程。我发现基于这样的课程内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特别好。”

陈巍希望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社会需求。“我会在课上给学生播放这样一个视频片段:汶川地震的时候,移动通信的工作人员拉着光纤、冒着危险冲进灾区架设基站。学生们当时看得热泪盈眶。我希望通过这些引导,让他们了解到应该怎样学专业知识、抱着怎样一种正确的态度去认识自己的专业。也帮助他们树立起一种信心和理想,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谈起立德树人,陈巍表示,要努力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我相信这是我们广大青年教师的共同心声,我们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将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不断追求卓越。”

邓俊辉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伦理问题

计算机系教授邓俊辉时常鼓励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当今时代,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意味着什么,你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哪些贡献?”

邓俊辉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教书育人”应是全方位的,在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邓俊辉也在不断反思技术的伦理问题:到底哪些事要有所作为,又有哪些事不能为?

“一味炫技可能带来伤害。不要认为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就能够掌控一切。”邓俊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巧的同时,还要懂得在运用计算改造自然、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底线和分寸在哪里。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伦理与道德意识,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邓俊辉说。

冯鹏

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土水学院教授冯鹏初入职清华做班主任时,班里有一名来自贵州的同学,学习很努力,想出国读书却又担心家里经济负担重,因此非常困惑。经冯鹏点拨,学生卸下了思想负担,后来如愿申请到了奖学金赴美深造。冯鹏很担心他因生活压力而失去奋斗方向,告诫他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不能用自己的天分和勤奋换生活,要做真正的清华人。之后他的读博过程并不顺利,遇到了课题、感情等种种困难,但他始终用“做真正的清华人”来激励自己,终于顺利毕业,并在美国拿到教职,计划回国大展宏图。

这件事对冯鹏触动很大,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一句话,对于学生的思想有这么大的激励。从那时起,冯鹏就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鼓励学生们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做真正的清华人。

郝艳丽

做学生追梦旅程中的“摆渡人”

药学院教师郝艳丽感受到, 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当好“桥梁”,也就是学生与辅导员、院系及家长之间的桥梁。“首先要能够和辅导员密切配合,随时保持沟通联络;第二要帮助学生了解院系及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要当好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桥梁。这个桥梁当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令郝艳丽高兴和欣慰的是,在与学生一起前行的过程中,她看到了学生逐渐有自己的主张和思想,看到了学生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而执着奋斗,看到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和成熟。“这就是我作为班主任最大的收获吧!”郝艳丽说。

“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 郝艳丽曾读过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写的《摆渡人》,很喜欢“摆渡人”这个词。她想,自己就是班级的“摆渡人”,尽管只能陪伴学生走一段路,但要用自己的爱和善意,在这段旅程中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想看到的是,学生进到这个园子里,来到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引导、帮助、陪伴下,他们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然后奔赴下一段旅程。”

刘波

把体育的育人价值体现在日常教学中

“体育课或者体育教育,是实现价值塑造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把体育的价值塑造功能体现在日常教学当中。”体育部主任刘波说。

刘波认为体育的存在有两方面价值,“ 一方面是身体锻炼价值,另一方面就是育人价值。马约翰先生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就提出体育的迁移价值——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优秀品质是可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的,体育是培养优秀公民最有趣、最适当和最有效的办法。”

在刘波看来,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更多的强调身体锻炼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只能实现身体锻炼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却忽略了在价值塑造上的作用。刘波强调,“清华在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我们除了重视锻炼身体、养成习惯这些功能之外,更重要的还要体现育人价值。”(转自搜狐网)

 

Copyright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yayuanzi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邮编:241000